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880【财政赤字】

应民殿。

内阁和部院大臣齐聚,正在召开御前会议。

已经六十八岁的宋应星,依旧精神矍铄:“算上海外递解的银两,去年的全国岁入,已超过4000万两白银。但除去地方存留和皇室支取,全年净亏83万两,这是开国以来的第一次。”

此言一出,近半大臣都感觉不可思议,咋岁入四千万还财政赤字了?

宋应星随即解释原因:

“第一,北边设立三大都护府,又是扩编军队,又是设立驿站,还要移民、修路和建城,需要大量物资北运……”

“第二,便是文教。适龄学童越来越多,各地学校不断扩建,虽然提高了地方税收存留,但很多省份依旧不够开支,需要中央朝廷调拨银两……”

“第三,海外开拓。海外领土日渐增多,需要设立总督、派遣官吏、调兵驻防。除了吕宋和马六甲,其余海外领土,至今都还在亏钱,巨港勉强收支平衡……”

“第四,征讨缅甸。战争筹备好几年,暂编巡检师、铸造火炮、打造船队、调派物资……这些都要花钱,从开始筹备到撤军,前后耗费300多万两。这还刚刚开头,那些新占之地,还要派遣官员、驻军移民、铺设官道、建立驿站、修筑城池……”

说白了,就是教育经费和扩张开支,吞掉了太多太多财政。

赵瀚笑着说:“诸卿不要忧虑,三大都护府新开张,什么都要砸银子,自然有颇多花费。海外领地,别看现在亏钱,吕宋不就是个好例子吗?再多发展几年,海外领土都是能赚的。至于西南新占之地,二十年时间应该能回本,二十年以后就能给朝廷送银子了。”

历代王朝,开疆拓土,除了收复核心领土之外,边疆地区大部分时候都在赔钱。

因为你得维持官僚和军事系统,还得大搞基础建设(驿站、驿道、城池)。明朝在朱棣死后,边境全范围收缩,主要就是扛不住财政压力,跟军事没有半毛钱关系。

至于那些海外领地,为啥欧洲殖民者赚钱,大同朝廷却要赔本好几年呢?

第一,中国的殖民政策,对土著压榨得不狠,还算是比较要脸的。甚至还不断开设学校,利用文教的力量,试图吸收同化当地土著。

第二,欧洲的新占殖民地,在刚开始的时候,同样得亏钱投入。就拿荷兰占领台南来说,即便把原住民往死里压榨,但也足足亏损了六年,最后借助汉人的力量才扭亏为盈(这个所谓盈利,还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